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爱尚小说网 www.asxs.cc,最快更新大魏春最新章节!

    对比浑象,浑仪相对简单一些。就是数个圆环套在一起,各代表子午、黄道、赤道等,每个环上都标有各种坐标和刻度。

    中间有一根或是两根用来观测天象的窥管。如果李承志废点心思造两块凹凸玻璃镜,或是用无色水晶磨两块安上去,这玩意就是天文望远镜。

    说简单一点:浑仪就如划好的经纬线的地球仪,将天空分成了一格又一格的区域。候星郎想看哪一颗星,拿浑仪往天上一比划就能在最快的时间里找到。

    北京的首都机场就立着这么一座,但诡异的是那东西的简介下面讲的却是浑象的功能,说是用滴水漏刻能演绎天象……李承志上大学的时候不止一次想打电话给首都机场,建议他们配副漏刻试一试,看能不能转起来……

    这两样都是中华的瑰宝,便是从东汉的张衡算起,也要比外国发明类似仪器的时间早好几百年。

    比这更早的时期,应该是战国,中国已经观测出一年是365.25天,也就是《四分历》的由来。比后世实行的公历一年只多11分钟。

    还有更神奇的。《周髀算经》,也就是写勾股定理的那本,成书大概是战国中期,其中写到:

    北极左右,夏有不释之冰……这说的是南北极。

    中衡左右,冬有不死之草……这说的是赤道。

    北极之下,从春分至秋分为昼,从秋分至春分为夜……这说的极昼和极夜。

    这当然是人家算出来……看到这几句的时候,李承志恨不得跪下来朝那本书磕个头!

    太厉害了……

    正想的投入,耳边传来了一声钟响。

    李承志顺声一看,不远处的大漏斗的刻针已指向了午时。

    这玩意也挺先进:四个大箱子从高到底顺阶梯排列,夏天用的是水,冬天用的是细沙。箱内有齿轮、浮漂等机关,箱外有刻度,刻针。沙或水每下降一刻(14.4分钟)的刻度,齿轮就会带动连杆敲响箱外的钟。

    太史监的司时部,宫内、坊内的更夫,就是靠这钟报时、报更的,地州郡县都有这样的装置……

    耿昌小声提醒道:“郎官,下朝了!”

    李承志抬头瞅了瞅,一群朝臣从太极殿涌出,乌乌央央的,像是一群蚂蚁。

    “那就回吧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回到太常寺,李承志没急着去找刘芳和崔光,而是先解决中午饭的问题。

    吃饭有专门的厅堂,或一人、或两三人围着一张案几,各自食用带来的饭食。

    就这么一顿午饭就能看出官员吏属的家境。

    大多数吃的都是粟饭,也是南北朝时期的主流食物。都是蒸熟再拌酱菜,比如豆豉、豆酱、腌白菜、腌黄瓜、腌韭菜腌茄子之类的,讲究些的拌肉酱。比较有特色的是一种用生粟米、麦芽糖、醋等酱淹十天半月才好的饭,叫“飧”。

    刚穿越来的时候李承志惊的不要不要的:感觉就没古人不能酱腌的东西。野菜、枝芽、嫩叶之类的就不说了,还有青蛙、老鼠……

    后来了解的多了一些就习以为常了:像给和尚种地的僧户,丰年的时候都会时不时的饿死人,但凡能填饱肚子的自然都是好东西……

    家境再好一些的也有吃面饼和米饼的,这是因为面粉和米比较贵,价格大致是精粟米的两到三倍。

    各种各样的饼:髓饼:以髓脂(动物脂肪)、蜜(蜂蜜)和面,厚四五分,广六七寸……其实就是现在的油酥饼。

    类似的也都是以蜜和面,或死面或发面,或烤或烙或炸。也有的会在里面包馅,或蜜或饴或肉,饼上会撒上胡麻(芝麻),统一叫白饼。

    “膏环”是面粉或米粉搓条炸,类似撒子和麻花。再细一些的米线叫“粲”饼,宽一些的米皮叫“豚皮”饼,或蒸或煮或炸怎么吃的都有。

    有把糯米加蜂蜜、麦芽糖,以及各种干果果脯蒸熟,与如今的八宝饭没什么区别。要再晒一晒炸一炸,吃起来嘎嘣酥脆,和沙琪玛一模一样。这两种统一叫做“白茧饧”。

    “鸡鸭子”饼就是鸡蛋或鸭蛋饼。“水引”是汤面条,“馎饦”是汤揪片,面都是用肉汤和的,统称汤饼。

    另有一种古代版的卷肉饼子或煎饼果子:以醋瓜菹长切,脟炙肥肉、生杂菜等饼中急卷……这种做法是从西域传过来的,叫胡饼或胡饭。

    白米饭也有,但刚在北朝开始普及,因做法比较单调,官员们不大爱吃。

    家境再差一些的则吃豆饭,但几乎不见吃麦饭的。只因这玩意皮太厚,蒸不透捣不***豆子还难以下咽。

    而像李承志这样动辄四五个菜,还全是肉的委实少见。连刘芳崔光都不见这样吃。当然也是因为两老头饭量小,吃不了这么多。

    等耿言帮他打开食盒拿出饭菜,左近的官吏都呆住了。

    这么壕的吗?

    一盒灌肠足有两斤:羊肉、葱、蒜、韭、姜等切碎,并和盐、花椒等灌入羊肠,或蒸或煮。

    一盒炙肝:类似灌肠的做法,以羊肚油包肝、肺、调料等等烤熟。后世在新疆叫假腰子,在甘肃叫脂裹肝,但凉了不好吃。

    第三样是一盒炒鸡蛋,第四盒是一份腩炙,也就是煎猪肉……这四样都不是李承志所创,而是元魏本就有之。最后那一盒才是:水晶肘子。

    肘子剥骨煮的烂熟,皮朝上肉朝下压入木盒中按紧,上面再浇一层浓肉汤或猪皮熬的酱汁,在井中或缸中镇凉就是这东西。

    米饭捏的是团,怕天热会馊,里面加了盐,又用荷叶包着,一看就让人食指大动。

    都是李协三更起来就做的,老头还挺开心:郎君终于不用顿顿下馆子了,能省不少钱……

    别说官吏,连太史令赵胜、太乐令公孙崇都一脸好奇的渡了过来。这二人看看饭食,再看看李承志,往佛在说:你家什么条件?

    李承志笑笑,递上了两双筷子:“二位使君尝一尝?”

    这二位也没客气,但没接筷子,直接上了手。拎了两片肘子尝了尝,公孙崇止不住的点头:“嗯,入口即化,咸香滑嫩,不错!”

    李承志打蛇随棍上:“若二位使君不嫌,明日我便让家仆烹两斤送到府上……”

    别看才是七品的“令”,但还有加官的。特别是公孙崇,除给事中、侍中(均为皇帝高级顾问)外,他还是太乐祭酒(太常卿佐官,从三品,掌礼乐)。朝廷制定礼乐制度的时候,连刘芳、崔光都得给他打下手。
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这位还是高文君和李承先的老师……

    公孙崇嚼着肉,不经意的点了一下头。

    李承志大喜:这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,堪称博古通今。各种古礼制度,包括度、衡、量等均精,不然他一个研究礼乐的也不会被皇帝弄来制定历法。

    日后肯定能用的上,先巴结了再说……

    也不知谁嘀咕了一声“中书来了”,一群官员便一哄而散,只剩两位令官和耿昌。

    赵胜和公孙崇正吃的香甜,赵胜还指了指食盒:“寺卿和祭酒也尝尝?”

    两人是吃过赐宴才下的朝。刘芳摇了摇头,崔光瞅了一眼食盒,盯着李承志冷笑:“奢侈无度……陛下都没你吃的好!”

    李承志有些讪讪,暗暗腹诽:以为我不知道么,皇帝就不吃肉……

    许是有事要讲,刘芳叫走了公孙崇和赵胜。基余官员也不好意思再围过来的,案几后只剩李承志和耿昌。

    耿昌吃的是酱菜拌粟米饭,李承志邀他一起吃,耿昌只是摇头。

    交浅言深是大忌,李承志也不勉强。

    耿昌终于知道,李承志为何带这么多饭食了:四五样菜怎么也有三四斤,七八个饭团也得两斤向上,但李承志筷疾如飞,也就一刻竟吃的渣粒不剩,更好似意犹未尽?

    左近的官吏就跟冻住了一样,眼珠子都不会转了。

    一阵风卷残云,李承志三两下收拾了残场,抹抹嘴去找刘芳和崔光。

    “你要创简数?”赵胜双眉紧皱,“何谓简数?”

    公孙崇也是一脸惊奇,两老头却只是弯着眼,一脸笑咪咪。

    偶尔对视一眼,仿佛在说:看,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?

    解释起来太麻烦,李承志左右一瞅,拉过一张纸,掏出铅笔后说道:“就是将算筹简化,用炭笔在木板上验算,甚至拿根棍儿在地上也能算,好处是可边算边记,还省地方……”

    “是要出题吧?”崔光笑咪咪的道,“老夫给你出:今有田广(宽)八万七千六百五十四步,从(长)四万五千六百七十八步,问为田(面积)几何?”

    李承志在纸上列了个竖式乘式:八七六五四*四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