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爱尚小说网 www.asxs.cc,最快更新大楚820最新章节!

谏襄公、灵公,由于强谏而被灵公所怨,依然冒死进谏。你加油吧,以成子之才,宣子之忠,侍君定能成功。”

    赵武拜见郤锜、又相继拜见郤犨、郤至。

    三郤崛起之路是赵氏的血泪铺垫而成,赵武入仕极有可能侵害郤氏的既得利益,自然对这位小弟不加待见,言语刻薄、酸讽:“求官之人很多,长得潇洒有什么用,青壮不如老者的地方还多得很呢!如果你比不上别人,就退而求其次吧。”

    赵武退朝后马上去见他得老师张孟,将冠礼中的情况进行了汇报。

    张孟想了想,说:“听从栾伯,可使自己不断进步;听从范叔(士燮),可以恢弘自己的德行;韩子(韩厥)之诫,有助于你成就事业。条件都具备了,能否做到就要看你自己的志向了。至于三郤的那些让人丧气的话,没有什么价值。或许知伯(荀罃)说得对,正是先人的恩泽在庇护、滋润着你啊。”

    很可惜,晋厉公还没来得及一展抱负,便被栾书、荀偃弑杀。

    晋厉公死后,晋悼公即位,赵武也迎来人生的辉煌。

    晋悼公打破常规,费栾书,立忠勇正直的韩厥为正卿,并提拔赵武入卿,命其佐新军,居八卿之末。

    期间,晋悼公命赵武入郑国,与郑简公及子孔等谋和,签订合约。

    赵武不辱使命,使郑国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,都以坚持拥护晋国霸权为己任,为晋悼公复霸之路的闭幕画上圆满句号,立下不世功业。

    随后,赵武被晋悼公连提五级,将上军,命韩厥儿子韩起佐之,成晋国荀偃、士匄之下的实权派三号人物。

    赵武与韩起这对黄金搭档日后也成为晋国的中坚力量。

    不久,晋悼公仙逝,晋平公即位。

    晋平公为延续晋国霸业,继承晋悼公遗愿,待荀偃、士匄相继去世后,赵武修成正果,为正卿,执掌晋国军政,此时,距下宫之难已过35个春秋。

    期间饱受的困苦、凌辱不一而诉。

    后来,元代作家纪君祥将赵武的这段经历进行演绎,创作出杂剧《赵氏孤儿》,与《窦娥冤》、《桃花扇》、《长生殿》一起,并称中国古典四大悲剧。

    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。

    值得庆幸的是,在这种坎坷生存环境下,赵武的人格没有反人类反社会,相反,还激励着赵武不忘共和初心,养成修身、养性、治国、平天下的悲天悯人情怀。

    赵武执政后,为重树晋国之威,亲帅三军伐齐,以报其助栾氏祸晋之仇;其后派韩起尊王,觐见周天子,以身作则重施周礼,把无人过问的周灵王感动的感激涕零;以重礼待诸侯,主动减少诸侯纳“币”之数,众心归晋;其后盟诸侯于澶渊,扣押公然挑衅的卫献公,重申晋国肩负维护中原秩序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。

    做好这一切后,主张天下共和的赵武,终于将毕生精力放在天下人都昂首期盼的一件事情上——弭兵。

    晋悼公死后,晋内有六卿专权,矛盾重重,公室日卑,凝聚力渐弱;对外,西有秦患,东有齐忧,南有楚雄。

    在长期的争霸斗争中,晋国的盟国也承受着沉重的负担,“晋政令多无常”,且“大夫多贪,求欲无厌”,同盟关系貌合神离、摇摇欲坠,晋国也很担心有朝一日“失为盟主”。

    共和的环境对于晋国来说,也已成当务之急。

    经过赵武的对中原形势认真分析,他认为“若敬行其礼,道之以文辞,以靖诸侯,兵可以弭”。

    他的判断没有错。

    首先,赵武将目光投向同样有着嬴姓赵氏血缘关系的国家——秦国。

    从秦穆公的三结“秦晋之好”、帮助晋文公登上君位的手足之情,到“崤之战”的秦、晋不共戴天之仇,令二国之间兵连祸接长达八十余年。

    八十年来,秦国严重拖累了晋国的称霸之路,为了构建稳固的大后方,彰显霸主气度,赵武向秦景公抛出橄榄枝。

    秦景公之朝,既没有非常有名的谋臣,更没有叱咤风云的战将,除了拖延战术、诱敌深入、坚壁清野、节节抗击等游击战术外,基本没有与晋相抗衡的军事水平,面对赵武议和倡导,秦景公心有灵犀,委派胞弟公子针访问晋国,洽谈友好。

    这是一次圆满的洽谈、一次胜利的洽谈,自此以后,秦、晋之间的斗争基本结束,下一轮厮杀则要等到一百多年后的三晋伐秦战争。

    接下来,赵武将要面对他共和之路最后一个对手——楚国。

    任何事情都要讲究策略,光靠一股子蛮劲,是很难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理想目的,赵武就是一个聪明人,他没有直接与楚国对接,而是找了一个中间人——宋执政大夫向戎。

    之所以选择向戎的原因有三:

    宋为公国,爵位尊贵,宋人乃殷商后裔,自感出生高贵的他们绝不肯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,古风犹存,很得当时诸侯信任,比“晋来从晋,楚来从楚”的“贰国郑”在名声上不可同日而语。

    其次,当初华元弭兵的时候,作为小跟班的向戎同华元一起游说各国,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,如果让他去促和这次弭兵,轻车熟路,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    第三,也是最关键的一点——向戎与赵武和楚令尹子木的私交一直很好,说得上话,是弭兵消战的这个历史重任的唯一人选。

    旷日持久的战争带来沉重灾难,而对于中小国家、特别是对夹在大国之间的宋、郑而国,灾难最为惨重,面对与“国家之利”的弭兵重托,向戎毫不拒绝,决心极力斡旋,不遗余力促成各国的和解。

    楚国,内部斗争虽然没有晋国那样复杂、尖锐,但新兴的东方吴国势力蒸蒸日上,连连发动战争,蚕食周边小国,令楚国陷入困境,疲于应付,已成心头之患。

    北方,晋国势强,以致郑、宋等诸国争取不来,此种形势下,楚国也乐于弭兵,与晋国平分霸权,然后安心对付吴国,再图中原。

    于是,向戎“如楚,楚许之”。

    接着,向戎“如齐,齐人难之”。

    齐执政大夫崔杼觉得弭兵一事过于天真,会重蹈华元弭兵覆辙,本着一丝争霸的野心和可能,便想拒绝,后经陈文子劝说,方才勉强答应。

    最后,向戎“告于秦,秦亦许之”。

    四大强国皆“许之”,小国更不用说,欢欣期盼,于是,春秋时期一场关乎诸国命运的盛会即将拉开帷幕。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