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添加到主屏幕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这也许是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了。
“春秋”得名,缘由孔子修订《春秋》,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(公元前722年)到鲁哀公十四年(公元前481年)的历史。
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,一般从周平王元年(公元前770年)东周立国起,到周敬王四十三年(公元前477年)为止,称为“春秋时代”。
为缩小甄选范围,本书采用后一种说法,并延伸至楚惠王时期。
“霸”,为政之名,谐音“伯”,又称州伯、方伯,即诸侯之长。《礼记·王制》当中解释是“千里之外设方伯”,也就是说春秋五霸指代的是春秋时期领导各诸侯的老大。
春秋时期,礼崩乐坏,王室衰微,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,于是各个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之利,开启了激烈的兼并、争霸战争。
春秋初年,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余个,到战国早期大约二百五十余年间,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,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,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,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。
然其会盟、征伐事迹彰彰可考者,不外齐、晋、楚、秦、鲁、宋、卫、燕、陈、曹、蔡、郑、吴、越等十数国。
“春秋五霸”是历史上对春秋时期诸国中实力、号召力执牛耳者,同时对历史的发展贡献最大的五位国君的称呼。
但“春秋五霸”到底是指哪五个国家的哪五位国君,确是一个十分有争议性的问题。
史学界通常认为,能称的上霸主的君主,应该有以下几种作为:尊王,也就是尊奉周天子,或者帮助周天子解燃眉之急;攘夷,帮助中原诸侯国抵御来自四夷的入侵;会盟,被周天子册封或者被诸侯拥戴为霸主。
在历史上,关于“春秋五霸“是谁的不同说法,至少有七种,而每一种说法都有自己的道理,也都有自己的不能服众之处。
这七种说法分别是:
齐桓公、晋文公、秦穆公、楚庄王、宋襄公——《史记索隐》
齐桓公、晋文公、秦穆公、楚庄王、郑庄公——《辞通》
齐桓公、晋文公、秦穆公、楚庄王、越王勾践——《四子讲德论》
齐桓公、晋文公、秦穆公、楚庄王、吴王阖闾——《白虎通·号篇》
齐桓公、晋文公、秦穆公、宋襄公、吴王夫差——《汉书注·诸侯王表》
齐桓公、晋文公、楚庄王、吴王阖闾、越王勾践——《荀子·王霸》
齐桓公、晋文公、晋襄公、晋景公、晋悼公——《鲒崎亭集外编》
如果我们把上述霸主都罗列出来,就是郑庄公、齐桓公、晋文公、晋襄公、晋景公、晋悼公、秦穆公、楚庄王、宋襄公、吴王阖闾、吴王夫差、越王勾践等十二个人。
历史对历史人物的评判有其相对性及闭塞性,作为一本正史小说,应当有自己的理解和分析,使之基本符合当下的价值观。
换句话说,我不要历史觉得,我要我觉得。
现在,我以一名评委的身份,从现今考察干部的标准来对“霸”进行重新衡量,使其更符合时代的核心价值观,那便是德、能、勤、绩、廉。
作为一名君主来说,要同时做到以上五点很难,尤其是“廉”这一方面,扯了不少的后腿,但这绝对是非常有意义的考核指标,因为,我评选五霸的目的,不仅要历史记住这些丰功伟绩彪炳史册的英雄,他们更要为后世树立一种高尚的道德要求。
开始!
评委:“按照顺序,首先有请郑庄公述职。”
郑庄公:“我年少即位,面对强势的母亲和恣骄的叔段(亲弟弟),为了郑国的稳定,我选择了隐忍不发,步步退让。二十多年后,野心勃勃的叔段叛乱,我才不得已兴兵讨伐,平定叛乱。
后人认为我颇有心机,故意纵容叔段就只是为了逼他造反,我觉得很冤。当时叔段到京城后,积极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,一度掌握郑国近半壁江山,其心昭然若揭,母亲也成为他的帮凶。面对这种情况,继续放纵便是引火烧身,我也不会拿身家性命来赌博,只能说叔段是‘多行不义必自毙’的典型吧。
平叛之后,我开始执政。
对内,我大力发展农商,坚决贯彻执行先君‘尔无我叛,我无强贾,毋或匄夺’的十二字方针,营造十分宽松的兴商环境,使得郑国呈现出商业发达、经济繁荣的盛况。
对外,我充分利用我在周王室的职位和权利,远交齐、鲁二国,近攻宋、卫、陈、蔡等国,为郑国抗击邻国入侵和向四周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,奈何郑国地缘优势太差,发展空间太小,拼搏了四十多年也没能为郑国开疆拓土,这方面还是挺羡慕楚国和秦国的。
在结上制下、远交近攻的同时,我还帮助齐国抵御戎人的进攻,营造了良好的国际声誉,别看现在齐国强大,当时也是跟我混的小弟。在去世的那一年,我还与齐僖公、卫宣公、宋庄公在恶曹结盟,小霸于诸侯。
虽然我本人没有对中原的文化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,但在当时,我不祭泰山祭周公,为人行事恪守礼数,《左传》也赞我‘知礼’。
说了这么多,我唯一千不该万不该做的事情,就是在繻葛之战中射伤了周桓王,当然这件事也不能全怪我,周桓王偏信虢公,革去我在周朝机关中卿士一职,还亲率大军与陈、蔡、卫三路诸侯攻伐我,为求自卫我才奋起反抗。但我事后进行了深刻的反省,并且派代表去面见天子陈述罪状,以示和好。汇报完毕。”
评委:“繻葛之战使周天子威信扫地,‘礼乐征伐自天子出’的时代已成为过去,天子“共主”的地位,此时已名存实亡;诸侯对天子的朝拜、贡奉大大减少,王室财政拮据、入不敷出,导致周桓王、周顷王还派人向鲁国‘求赙(求葬费)’、‘告饥’、‘求车’、‘求金’,严重影响了机关运转,这种情况直到齐桓公时才稍许好转。
更为严重的时,随着王权的沦落,社会进入了一个动乱的时代,各种矛盾都在急剧发展,而且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,齐、晋、楚、秦等大国先后兴起,中原陷入几百年的不义之战的漩涡。
虽然当时处于奴隶制正在崩溃、封建制正在形成的大变革时期,许多诸侯国对摆脱周王朝的强权控制、极力维护本国利益的愿望喷薄欲出,但枪打出头鸟,郑庄公‘假王命以逞其私忿,抗王威以肆其不’,以一己之力打开诸侯争霸这个‘潘多拉魔盒’,是为不道。
严格来说,郑庄公颇具才干,是一名合格的政治家,但思想守旧,作为‘霸’显然不适合,建议取消其争霸资格。
好,我们有请下一位——齐桓公。”
齐桓公:“既然时间紧,我就不用自我介绍了吧,开门见山的直奔主题:
在品德方面,我‘正而不谲’、心胸宽广、知人善任,求贤若渴而‘庭燎招士’,重用管仲、鲍叔牙等‘桓管五杰’,君臣同心,励精图治,民康物阜,实现齐国大治。
在能力方面,我整顿朝政、例行改革,实行军政合一、兵民合一。所谓善战者不败,我能‘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’。虽然即位不久便被鲁国在长勺打的丢盔弃甲,但我马上调整了自己的战略方针,改急取冒进为稳重待机,变单凭武力为文武并举,才有了后来的‘南服强楚,使贡周室;北伐山戎、离枝、孤竹,为燕开路;西伐大夏,涉流沙;束马悬车登太行,至卑耳山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