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爱尚小说网 www.asxs.cc,最快更新溏心蛋小说最新章节!

    接下来要商议的是第一次研讨的主题,但是瞬间众人皆沉默了。

    周言眉头微皱,对陈默说:“你可不能沉默,说说你的看法。”

    陈默慌忙摆了摆手,推辞说:“我可不会什么,我什么都不知道,真的,我真傻,真的。”

    周言无奈的看着用着祥林嫂语气说话的陈默,摇了摇头,然后指着蔡逸辰说:“你呢?逸辰兄。”

    蔡逸辰开玩笑说:“我只会阿巴阿巴。”

    周言无奈,又向几位女生询问了一番,但是她们都推辞了。

    于是周言说:“既然现在大家都有所保留,那么就由我和逸辰给大家开开风气吧。我们先讲一讲。”

    周言站起来说:“既然大家都如此谦让,颇有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的作风啊。那么我就以器与不器。讲一讲我的看法哈。”

    周言抿了口茶,接着如是说道:

    《易经·系辞》中说“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。”看似器与不器的比较高下立判,而实际上尚有可论之处。李约瑟的《中国科技史》一书认为中国的科技是讲求实用主义的,所以“器”之科学则有广泛的代表性。然而《中国科技史》中又称“道”为中国传统哲学之源,这就把“不器”又推向了巅峰。由此可见,中国人对待“器与不器”问题的思考是二分的,在意识领域追求自然主义哲学的畅游,而一旦涉及现实的事务则又立刻倾向于了“器”的实用主义。有人也许会说这很好啊,正体现了中国人的通融善变,但是这实际上和笛卡尔的“二元论”哲学本源思想一样危险。鲁迅很痛恨中国国民的劣根性,于是我们也常常跟在后面骂,自诩为清流,但是一旦肩头稍有压力,那么清流便很快枯竭了。所以说夏瑜的坟头还有先生赠予的花环,而先生的墓前则是野草横生。处世之“器”贵于中庸的思想不啻在大众的沉默中达成了共识,任何在此刻依旧坚持“不器”的人都将会被群体排斥,流放于黑暗。“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,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。”此刻,“器与不器”的高下是否依旧立判呢?

    一味渴求“器”的哲学,则容易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沼,而反其道行之,沉迷于“不器”的理念,又会沦于虚无的幻梦。正如阳明心学的衰落不能说是守仁思想的落伍,而应当去诘问他那些坐谈心性、“临危一死报君王”的徒子徒孙们。“道”之“不器”永远是失意者的温床,但是一旦躺上,那么一切现实中的“器”都将成为朦胧中的幻影,最终被揉碎在时间的河流之中,随着逝去的理想付诸东流。

    所以说,以“器”为器者,是现实的庸人,以“不器”为器者,是梦中的醉客。真正的“器”应当是对于事物规律的掌控,对于人生哲学的洞悉,然后将这些用于实际,懂一分就做一分,知则行,一味地“格物”永远只能“致知”。但须知“知”是无限,而“吾生也有涯”啊。

    总之,“器”之大者,始于知,践于行,不苛求超世意义,但求普适价值。

    周言说完,众人皆鼓掌。仿佛受到鼓舞一般,许诺站起来说道:“我近来读书不断思考如何看待问题,现在受到周言启发,忽觉得无非通、透、明、晰四个字。通即知识的广博,要涉猎广泛,此为思维之基础,不读书就容易空谈虚无,狂信鬼神。透是深度,要有思维的纵深,有远见,形成高屋建瓴之势。明是思维逻辑要明朗,要有思维模型,无哲学上的指导实践即趋于支离。晰是全面清楚,看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,要有洞见,以史为鉴,论史知今。”

    众人接着鼓掌。

    夜幕降至,读书会开启了第一系列的活动:关于艺术。

    周言从包里拿出自己准备的分享心得,开启了周言的意象世界:

    提到艺术学,无可避免的需要回答几个问题:什么是艺术?艺术是怎么来的?艺术有无高低之分?

    现在我们想象就有一朵花,生长在大自然中的山上,对于这朵花,我们可能会发出“这是大自然的艺术!”的感慨,而这朵花可能会被称为艺术品。

    我们继续想象的这一朵花,还是生长在大自然的山上,有一位画家画下来这朵花的样子,对于这幅画,我们可能会发出“这是画家的艺术!”的感慨,而这幅画可能会被称为艺术品。

    还是我们想象的这一朵花,生长在大自然中的山上,有一位画家正在画着这幅画,摄影师拍下了这一幕,对于这张照片,我们可能会发出“这是摄影师的艺术!”的感慨,而这张照片可能会被称为艺术品。

    同样还是我们想象的这朵花,生长在大自然的山上,有一位画家正在画着这幅画,摄影师在一边拍着照,然后这时候后导演突然说了一声“卡”。画家和摄影师停止了表演,编剧、灯光师、摄像师、场记、制片等等一系列工作人员走了出来。对于这个场景,我们再来用之前的逻辑试着回答一下什么是艺术的问题。

    我们先站在绝对性的立场作出肯定地回答:这些都是艺术。也可以站在绝对性的立场做出否定回答:这些都不是艺术。当然,也可以持相对性的观点来回答:有的是,有的不是。对于做出回答的差异性在于我们的“经验世界”的不同,“经验世界”在哲学上的通俗解释为:我们主观上所感知到的世界,是第一人称的立场,并客观的真实世界。所以我们对于之前关于花的一系列讨论是非定性的。

    按照这个逻辑来看,我们不断地在判断什么(什么东西)是艺术,却一直没能给出一个通俗有效的定义,也即是,即便我们在做着关于艺术的判断,但实际上对于艺术是什么我们并不知道。“美学是对艺术及其本质进行思考的一个哲学分支”。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推论出“什么是艺术?”这个问题其实一种美学问题,而美学又是哲学的一个分支。所以我们不妨就追溯其本源试图从哲学上来回答这个问题,看一看古希腊以来人们对艺术本质所做出的哲学讨论。

    柏拉图:艺术即模仿。柏拉图认为,世间万物并非终极意义上的真实存在。万物的形成,或者之后都消失,本身经历着的变化,而并非是归属的关于万物各自领域的理想代表,所以并不是具有完整的、真实性的,并且也不应受到时间的限制和发展的变化。由此柏拉图认为,我们日常所看到的东西只是具有了“形式”的一些特征,而并非不变的“形式”。柏拉图对艺术的理论,即艺术是对模仿品的模仿,与他所提出的形式观念密不可分。我们举个例子:一把椅子是我们生活世界里所存在的,画家对这把椅子作画,画中的椅子是对生活世界的椅子的模仿,这一点是极容易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