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添加到主屏幕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“所谓以工代赈,便是以务工代替赈济!”
他不清楚此法,倒也在谢端的意料之内,从之前主簿大人的回答当中,他就已经有所定论。
面对难民,他们采取的是施粥派粮,虽说从古至今,朝廷赈灾几乎都是如此,不能说这个方法就一定不行,但其中所存在的弊端却很明显。
单纯的派粮,一来会使难民更加依赖官府,每天等着赈济粮救命,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。
二来会使一些不是难民的人,假扮成难民混入其中,领取救济粮,毕竟有便宜不贪白不贪。
严重一点,更会直接拉低当地的经济水平。
正因为古法赈灾制度的不完善,使得某些地方一旦发生灾难,于朝廷便是一笔很大的开支。
故而宋朝,范仲淹结合时势,提出了“以工代赈”之法,广为运用,最终实现了一举三得。
当下听了谢端此言,李清不由得大为惊诧。
“以务工代替赈济!你的意思,莫非是想让城外的难民充当劳工,帮助当地百姓做事,从而领取赈济粮?如此一来,一可以平息百姓们心中的不满,二也能让难民活下去,最后甚至能不损本县的经济基础,以此达到一石三鸟之目的!”
他越往下说,越觉得不可思议,到最后完全沉浸其中,这种赈济方法,未免太过于超前了。
“正是如此!虽说这个方法,不一定能让所有的百姓接受,但至少可以消解掉他们心中的不平衡!”
主簿大人站在一旁听着,此时忍不住开口插话。
“谢公子此法,或许可行!只是万一那些难民不愿意怎么办?毕竟以往的赈济方法都是施粥派粮,如今忽然做出改动,怕是会不适应。”
谢端闻听此言,只是笑了笑。
“对于真正的难民来说,只要能有口吃的,能够活下去,他们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,区区务工,让他们各凭本事吃饭,有什么不合适的呢?”
这话一出,主簿大人思索之下,也觉得有些道理,遂不再多言。
“城外的难民,前几日还只有二百多人,可自从开仓放粮以后,人数急剧增长,这其中不乏有本地人浑水摸鱼,只是苦于没有好的对策。”
“若是‘以工代赈’之法一出,哪怕不能完全杜绝这种现象,也能让他们不白白的领取粮食。”
李清听了他的话,点了点头,表示十分认同,继而心中一边斟酌,一边筹划着整体方案。
难民的人数不算多,却也不少,若是全部聚集在一处,很容易引发疫病,只是饿肚子还有得活,一旦引发疫病传播,不好意思,全都得死。
所以他自从决心赈济以后,便将那些难民各自分离了开来,东西南北四个城门,皆派人建了民棚,每座民棚的居住人数,不可超过二十人。
不得不说,在这一方面,他还是很有经验的。
“以工代赈,妙不可言啊!我马上起草文书,并亲自到郡守府去一趟,把此事上报给郡守大人,如果你的这个方案能顺利实施的话,说不定会使很多地方受益。”
李清露出了久违的笑容,心情颇为激动。
其实关于以工代赈之法,最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,《晏子春秋》有一段故事,即“齐饥晏子因路寝之役以赈民”,便已经开始有雏形。
只是因为没有完整的体系,故而各朝各代,懂得实施此法的人很少,直至范仲淹提出“以工代赈”的思想,方才广为流传,并被广泛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