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添加到主屏幕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p; 也就是说,产能扩大了一倍多,甚至还能继续扩大。
一个月能生产三十,四十,甚至五十辆板车不在话下。
板车很重要,李孟羲没有立刻最大限度扩充木匠营规模的原因是,木匠们随军生产最低限度的生产条件,是得每十人有一辆板车,有人拉着板车,板车上一两人可以边行军,边做一些用刨子刨木辐条之类的小工作,而不仅限晚上黑灯瞎火的一点时间。
晚上扎营,晚上时间最好的利用方法是凑着篝火,把白天刨好的方木,放在火上借着火把木头加热,用热处理的方式,把木头弯成车轮毂的弧度。
因为只有在扎营的时候,才有篝火,才能处理轮毂,做板车最难的轮毂部分于是就这样条件受限,没办法全天候生产。
虽知道生产效率被卡在了哪,李孟羲却没办法解决,除非板车有火车车厢那么大的空间,除非板车上能升篝火,不然就没办法在白天輮制车轮。
因此,木匠营有多少车,才可以扩充多少个专门制作板车的木工小队。早早把木匠招来,干不上活儿,还得发粮,等于亏了一部分粮。
因为李孟羲的先见之明,之前路过那个无名村寨时,李孟羲收购了好多套木工用具。
要不是这样,就是有再多木匠,也没办法扩充人手去做板车了。
虽然李孟羲有先见之明,早做了布置,可木工工具,锯子刨子,锛头之类的,即将捉襟见肘。
最多,只能再扩充个七八队木匠,就没工具用了。
义军很穷,穷在方方面面,就没有任何一种物资是富余的。
最富余的应该是草鞋了,可现在草鞋也没办法生产,因为麦秸没有了。
荒郊野岭的,找没被雨淋过,结实的干麦秸可不好找。
鲁犁最后说,做的架子做好了二十来副,问李孟羲什么时候往架子上编篓子,缝袋子。
李孟羲稍一思索,携行具已经摸索出了一个较完美的最终版,木框架,和放被子杂物用的轻篓,篓子是用细树枝编的,孔编的很大,以此来降低重量,然后,再缝一个用破帐篷拆下的涂了桐油的麻布做的能防雨的袋子,放怕雨淋的被子,弓箭也能放进去,一个功能足够用的携行具就做好了。
现在最后的一个小问题是,李孟羲认为东西不好固定,想仿照前世的旅行包,在携行具上缝上一些袋子,在肩膀和身前绑死,牢牢地固定住。
因为发现用柔软的材料当做袋子,被重力一拉,就成一条线了,非常勒人,所以应该用硬一点的布料。
硬一点的布料问过绣娘,可以用粗麻布。
正好,当时在那个无名村寨买了一车多没沤够时间的生麻,这些没沤好的生麻,织布不仅不好织,且织出来的布硬邦邦的。
硬邦邦的麻布,正好用来给携行具做背带。
又正好,木匠营有人做过纺车能摸索着把小纺车做出来。
于是,一条科技树,完美闭环。
现在剩下的唯一一个问题,就等木工营把那个袖珍型的纺车给做出来了。
然后稍微织一点布,就够做背带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