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添加到主屏幕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,要是就这么回村继续呆着,脸都得丢光了。
姜茹和姜斌租的铺子位置确实很好。
青河县的两大消费人群,一是肉联厂和纺织厂的工人,二就是学生。
青河县最好的学校就是一中,一中的学生虽然没什么大钱,买点小吃的能力还是有的。
之前租这个铺子花了不少钱,看中的就是离农贸市场近,却差点忘了这离一中也就一两百米,当时要不是房主急着走,这店面又窄又小,还没那么容易到手。
说到这姜茹也眼前一亮,思路打开了,“要是开个小吃店呢?”
*
隔天姜凝来到东风饭店。
考虑到要学习,这次一次性送了五百斤过去,还添上了点苹果梨子。
是陈旺觉得好吃,做主定期批点过来。
陈旺给姜凝数钱的时候,提到了姜茹,“她那天刚来说替你送,要不是咱们定期三天,我真差点就信了。听说她在个黑心铺子里高价批了菜,烂的烂死的死,血本无归。”
姜凝意味不明的笑了一下。
“我的菜独此一份,您和陶姨慧眼识珠,肯定没那么容易被蒙了。”
姜凝不动声色给陈旺戴了顶高帽子,“这回也是给他们个教训,叫她整天打歪主意,吃了亏以后就收敛了。”
她还不知道自家躲过了张家的又一次闹腾。
张大强要是带人来要粮食,肯定是讨不到好处的,不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麻烦能少则好。
交公粮的通知单已经发给了各家各户,姜凝就跟林秀英一块去乡上粮站。
这对她来说是个新奇的体验,上辈子她一直住城里,小时候去没去过她记不清了。
交公粮要拉着架子车或者带轮子车,装上家里最好的粮食,排上长长的队伍,等着拿着空心的专用抽查粮食的工具往粮食口袋里扎,看完还要拿出来咬,没通过的话就要再晒或者重新扬扬里边的麦糠跟杂质,合格的就填单子走人。
交玉米的得用簸箕或者风车吹完杂质,检查很严格,要看饱满度,水分和干净度,有的人家会往中间掺点不好的,一年农忙三分之二都交公粮了,粮站的谷子麦子堆成了山。
一年要交两次公粮,收获了稻谷的交稻谷,麦子成熟了交麦子,还有菜籽,田里的收成拿一部分出来无偿上交国家,顶替农业税,公粮顶替不了的部分就得掏钱交,交完公粮剩下的余粮没多少了,再买粮食品质却大打折扣。
林秀梅去收拾缸里的泥鳅去了。
姜凝就跟林秀英一起装谷子,这些谷子又晒又筛的,个个饱满没砂石,林秀英念叨着种种政策。
姜凝听着有点懵。
她对79年的农村实在不太熟悉,不懂这个年代农民的日子多难过,每年交这些斤数不仅是巨大的压力,自家生活也是个难题…从70年代初杂交水稻有所突破,辽西省还在示范试验,没能大范围推广。
初实验的杂交水稻并不算好吃,胜在产量高,亩产能高出传统水稻的20%,后期才逐步改善。
姜凝在穿越的前半个月才下地了,后来干起了生意,又有空间傍身,真正特别贫困的农村生活没怎么感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