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添加到主屏幕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洪武八年(1375年)朱元璋发行太明通行宝钞,明代经济政治生活因之受到重大影响,学者们对此颇为重视,纷纷撰文探讨。
从源头上说,一、滥发宝钞出於财政目的朱元璋声称,发行大明宝钞目的在于“便民”。但史实证明,他的真正目的是在于财政需要。
宝钞发行之初,明朝就规定,百姓可用金、银兑换宝钞,金1两兑钞4贯,银1两兑钞1贯,但宝钞不许兑换金、银。这种单向兑换,使宝钞实际上成为不兑换纸币。明王朝依仗国家权力发行这种不兑换纸币,具有很大的随意性。对洪武时宝钞的年印制量,《大诰续诰钞库作弊第三十二》透露说:“洪武十八年二月二十五日造钞起,至十二月天寒止,尽力所造钞六百九十四万六千五百九十九锭。临奏钞数,已(被宝钞提举司和户部)匿一百四十三万七千五百四十锭,……”据此,洪武时年造钞是6946599万锭。宝钞印制量当然不等於它的发行量。宝钞依仗国家权力,通过财政支出单一渠道,被强制地投放于市场。
洪武时发给各盐司食盐工本钞数额:
盐司岁盐引(万引)每引给钞(贯)给钞总额(万锭)
两淮盐运司35225176
两浙盐运司2204251102
长芦盐运司6312252
山东盐运司14332573
福建盐运司14452578
河东盐运司30421216
广东盐提举司46821872
海北盐提举司272027
四川盐课提举司1,012*****08
云南盐课提举司71822872
陕西盐课司13152526
合计1,16314(万引)
470164
据《洪武实录》卷一五九、《明史食货志盐法》制表。从上面记录可知,洪武时全国年办盐引116314万引,应给工本钞约470万锭。
在宝钞的经常性支出中,这是最大的一笔,也是唯一的生产性支费。如果加上军兵月盐钞,洪武十七年以后仅这两项岁支钞就超出700万锭,超过了每年宝钞的印制量。除上述各项经常性支出外,宝钞还供临时性支出,包括赏赐文武官员、士兵、内外使者、工匠,以及赈灾,采购粮食、马匹等。临时性支出在洪武十九年至二十六年间达到顶峰,数量之多,实在惊人。洪武十九、二十两年,临时性支出在万锭以上,仅就《洪武实录》记载,就有上面所列的10项。还有洪武十九、二十年临时性支钞万锭以上项目数额。
时间项目数额(万锭)见《洪武实录》卷数
十九年二月赐云南各卫军士15。
十九年二月赈河南饥民5。
十九年三月赐全国官员每人柴炭薪每月钞50
十九年四月赐乌撒等卫军士15。
十九年五月赏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江西袁州等卫从征云南士兵49179。
十九年十一月往陕西河州等卫市战马39。
二十年六月赏陕西、山西、北平军兵
115万人,每人钞5锭57。
二十年八月以钞赴四川市耕牛万头32185。
二十年八月赏钞给调往征云南的湖广兵568185。
二十年十一月赈济南、东昌、东平三府饥民31。
二十年十一月遣官运钞赈登州、莱州二府灾。降至洪武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间,临时性支出数额更为巨大,动辄十余万锭甚至几百万锭。
以上可以算出,除难以计算的项目外,洪武十九年临时性支出在10万锭的项目共计支钞80555万锭。洪武二十年增至249555万锭,二十一年仅仅10万锭以上的临时支出共计钞93749万锭,二十二年增至144238万锭,二十三年稍降至1,0588985万锭。其中以不能兑换的纸币向民间买耕牛、马匹、粮食,无异於对百姓的劫夺。
货币流通量要商品流通量相适应,这是货币流通规律。违反这一规律,货币发行量超过社会商品价格总额,必然引起通货膨胀,货币贬值。
明初社会商品价格总额多少?大明宝钞年流通周转次数又是多少?我们不得而知。但是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