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添加到主屏幕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在接下来的几天里,跟爸每天下一盘棋,他每天给我讲一个故事,在他所谓的百宝箱内,出现过古代书籍,瓷器,玉器之类的东西,但都是古代的,可以称之为古董了。
“你喜欢这些东西?”我问到。
“只是朋友之间用来互相送礼的东西,有点值钱有点格调而已,在不懂的人面前,它们不值钱。况且,我没有投资这东西的实力和爱好,没放过多的心思。”
“你没尝试让它们进入拍卖会或者让专家估价什么的?”
“你以为那就准确吗?那是更高级的做假手段。”
他这样一说,倒把我搞糊涂了,如果市场和专家都不能确定价值,那么,这东西如何估价呢?
话题就从这里开始。他照例要来一句纲领性的语言:“古玩这东西,水深了五千年,不要进去,谨防出不来。”
他的意思我明白,历代中国人,都有喜好古玩的习惯,五千年的文化积淀,当然有巨大的江湖水深,水性不好的,往往会一生淹死在里面。我所知道的,连古代皇帝都收到过假货,那可真要命。但对于造假者来说,为了钱财,命都可以不要。盗墓者,也是走的这条路,要钱不要命。
一般人,不必跟这些拼命的人打交道,何必呢,平平安安不好吗?我想到这,说了一句:“历代就有人闲得无聊,或者说活得不耐烦,非要硬趟这浑水,不在少数啊。”
“对,盛世的古董,其利润因盛世闲钱太多而巨大,也因利润太大而有假,这是基本规律。”
他手上拿着一个黄铜的香炉,说到:“这只是明代一个普通的青铜炉子,但有人号称它是唐代的,差距几百年,照样哄人。甚至他说是宋代宫廷使用的,你也不敢随便否认,这是欺负外行。其实,这就是明代普通大户人家供佛烧香的炉子,只不过制作比较精美而已,看起来比较漂亮,不值多少钱的。”
我还是好奇,问到:“这究竟能值多少钱呢?你问过吗?”
“我当然问过,到潘家园市场找熟悉这行当的朋友问过,大概值两万元。”
我觉得奇怪,又问到:“两万元的东西,你也装在这个柜子里?”
“当然,我喜欢它的样式,经常可以把玩观赏。更重要的是,它是铜做的,盘不坏,你不觉得吗?”
我点点头:“喜欢的,就是好的。”
“这是一个朋友送给我的,他倒是个文物收藏爱好者,一生被大量假货骗,但这个东西是真的,我回送他的东西也是真的。”
我问到:“你回送他什么?”
“一尊观音玉佛,不是古代的,是当代的,玉是真的,雕工也好,有特殊意义,对他来说,算是老朋友对他的告诫。”
什么意思,这里面肯定有故事。
“我这个朋友,当年跟我一起在义乌做生意起家的,他当年生意做得很好。本来,他在我们这群生意人中,文化是比较高的,我们省师范学院中文专业毕业,很有文化修养的。我们那个年代能够上大学的,都是学习上的精英,这点,从高考录取比例上就看得出来。”
那是,按年龄算,他们考大学的时代是八十年代初,也就是刚恢复高考的时期,多年积压下来的高中生,在那几年集中考试上大学,全国才收二十几万人,真正的是百里挑一。
“他毕业后本来分在一个事业单位,有固定工资铁饭碗。但他属于胆子比较大的人,当他听说国家鼓励个体户,他家庭比较困难,他就跳出来做生意,属于我们这帮做生意的带头人。当时我们都想,人家大学生敢于不要铁饭碗,出来做生意,我们有啥怕的?所以,他算是我们这一帮人的老大。”
当年,做生意的人,大多是被生活所逼,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选择。敢于不端铁饭碗的,大都是敢想敢干的猛士,这群人中,发大财的不少。比如柳传志、冯仑等。
“他也是我们这群人中,发财最早,发家最大的。在九十年代初,他都已经是数千万的资产了,这真是不简单。我们当时有个感觉,感觉他总是那么敏锐,每一步都踩对了,比如从小商品到钢材水泥再到办工厂搞外贸,我们当年,有些方面,都是跟他学的。”
这就是有师父带的效果,爸妈当年打天下的时候,也不是生而知之,总有带路人前行。
“但是,他的落魄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了。当时流行一句话,乱世的黄金、盛世的古董,他判断,盛世来了,他应该进入古董行当。”
“他当然是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,也是一个行动能力很强的人,凭着自学和到处闯荡,他也收罗了一些真货,当然都不是很上档次的东西,操作下来,也没赚什么钱。最后,他进入到瓷器的官窑、战国的青铜、古人的字画这个领域,我们就看不懂了。”
这些领域,非常专业,不是一般人能够玩的。我记得在那个文人闪耀的宋代,有一个叫米芾的人,他借别人真的古代字画欣赏,自己在家临摹,过几天还给别人这个临摹的东西,原主人几乎看不出来真伪。要知道,这些人都是文坛大家,连他们都被骗,可见这水有多深。
“这些东西,研究它的历史有多长,造假的历史就有多久。但这位大哥偏偏是个喜欢挑战的人。他当时有个理论,听起来是蛮有道理。他说,有专业知识的人,没钱收这些古董。有钱收这些古董的人,没他有知识。他这属于不对称优势,可以赚钱的。他这个理论,当时也把我们哄住了,不敢进入这个行当,因为,我们都自认为,他比我们聪明得多。”
乍一听,这个理论没问题啊。用现代的话来说,这是一种比较优势。
“这种半桶水的所谓优势,恰恰害了他。你要知道,做假的,最喜欢他这种人。”
我有点没反应过来,做假的,不是喜欢完全不懂的吗?懂知识的,为什么还更喜欢呢?
“打个比方,两个人打牌炸金花。如果你手上是三个A,而对方是三张烂牌,你会赢多少?”
爸这样一问,我就明白了。这种情况,是赢不了多少钱的。拿烂牌的人,会将手中的牌扔掉,不加赌注,只输个底钱。当然,如果这时,对家手中拿的牌是三个K,那就不一样了,肯定会拼命加赌注,结果,大败。
爸叹了一口气,说到:“他这个人啊,成也成在胆子大,敢赌。当年他辞职做生意是这样。败也败在这上面,做文物古董也是这样。用自己几年十来年的聪明加自学,去冲击几千年分工细密的做假行当,失败就是注定了的。关键是,有点才的人,还心高气傲,不服输,结果就越赌越输了。”
一个聪明人,自学多年,居然屡屡上当,一个疑问在我心中产生了。我问到:“那么,真行这行的专家,是如何产生的?”
“真正这行的专家,一是有师承,师父引路,将千年来鉴定真伪的知识手把手地教给他,况且,这也只能学一门细分行当的。比如鉴定书画的,不一定了解瓷器;鉴定古玉的,不一定了解青铜。学问积累如此之候,想一个人当全才,不可能了。”
“第二,是见真东西见多了,假的凭肉眼感觉就可以分辨。这种人,大多出身于博物馆。比如故宫博物院,见过的历代官窑太多了,那么,他凭经验,就可以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。”
这点我承认,经历即能力,大致上不错。当然,爸口中的这个大哥,两者都不具备,还想跨学科通吃,肯定是不行的。但他们那一代,许多人的成功,都是靠胆量闯出来的,有种不服输的赌性,这也是时代的特征。
“他刚开始收古董的时候,有时得到了他自认为的宝贝,会请我们到他家去,他绘声绘色地跟我们讲,我们也学了一些旁门左道的文物知识。但是后来,请我们的次数越来越少了,他跟我们的联系也越来越少了。”
“我们猜测他又跑到什么天涯海角淘宝贝去了,没多想。过了几年,才从他身边的人那里打听到,他上了好多当,家底也折腾了大半了。”
我问到:“他学了这么久,应该知道一些,不该全上当吧?”
“当然不是全上当,但最贵重的东西,基本上都是做假的。反倒是那些不太贵重的东西,倒有一两件真货。比如,这个铜炉,就是明代的,从农民家里收来时只给了三千元钱,算是他少有的赚钱的经历了。”
“那他为什么送给你?”
“他准备洗手不干了,才把几件仅有的真东西送给我们当年一起出来的兄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