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添加到主屏幕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林徽因回国后继续进培华女子学校学习,逐渐与未婚夫梁思成接触,互生好感。梁思成在清华属于“学生王子”一类,吹小号的弦乐队队长、获过校体育运动会跳高冠军、翻译了王尔德作品《挚友》发表于《晨报》、还与人合译威尔司的《世界史纲》……无论音乐、体育还是文学翻译,梁都有“两把刷子”,可他最终选择建筑科学,据梁兄说,是因为林妹妹:“当我第一次去拜访林徽因时,她刚从英国回来,在交谈中,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。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,徽因告诉我,那是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。因为我喜爱绘画,所以我也选择了接触这个专业。”
后人误以为梁、林二人相识是在林徽因从英国归来的1921年,将梁的“拜访”与“相识”混为一谈。其实梁林两家世交,不可能早年没遇见过,二人的女儿梁再冰回忆父母相识:父亲大约17岁时,有一天,祖父要父亲到他的老朋友林长民家里去见见他的女儿林徽因。父亲明白祖父的用意,虽然他还很年轻,并不急于谈恋爱,但他仍从南长街的梁家来到景山附近的林家。……门开了,年仅14岁的林徽因走进房来。父亲看到的是一个亭亭玉立却仍带稚气的小姑娘,梳两务小辫,双眸清亮有神采,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,左颊有笑靥;浅色半袖短衫罩在长仅及膝下的黑色绸裙上;她翩然转身告辞时,飘选如一个小仙子,给父亲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。
梁启超与林长民虽为子女定下亲事,但从未以长辈身份强令其交往,而是尊重孩子们的选择。当时追求林徽因的青年才俊如过江之鲫,林徽因独独相中梁思成,《林徽因传》里则有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:“如果用梁思成和林徽因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俩的组合,那么,梁思成就是坚实的基础和粱柱,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:而林徽因则是那灵动的飞檐,精致的雕刻,镂空的门窗和美丽的阑额。他们是一个厚重坚实,一个轻盈灵动。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。”
第二年,徐志摩也与“康桥再见”,匆匆回国,在家稍作停留后,北上京城。徐诗人再次对林徽因展开攻势,老师梁启超实在看不惯,从上海写信劝徐不该离婚“弟之此举,其于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,殆茫然如捕风,然先已予多人以无量之苦痛”。估计梁老爷子既为张家鸣不平,又替儿子着急,甚至不以长者自居,将学生提拔到“兄弟”的高度。
徐志摩却不买老师的账,对日“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,得之,我幸,不得,我命,如此而已”。意思是老师您别劝了,我跟您儿子谁笑到最后还不一定。
诗人一门心思要追求林徽因,梁思成颇为头疼。梁实秋先生曾记载了一个小故事,将三者微妙的感情写得颇为传神:梁启超是松坡图书馆的馆长,该馆在北海公园设有分馆快雪堂。快雪堂是一处幽静高雅院落,星期天不对外开放,梁思成因关系特殊备有钥匙可以自由出入,便约了林徽因来此相聚。徐志摩得知后也经常来找林徽因,他是梁启超的弟子,又是林长民的朋友,就是梁思成在,来找林徽因也不能说有什么不对。去的次数多了,自然引起梁思成的反感,梁便在门上贴一纸条,大书:Loverswanttobeleftalone.(情人要单独相处!)梁实秋是个老实人,故事讲到这里就完了。耐人寻味的是,贴这么大张字条,林徽因会不知道?无法揣测林当时的心情,不过此事后,徐志摩委靡了很长一段时间,还真不好意思打扰梁思成了。
梁林二人出双入对,逛太庙,游北洋,小情人其乐融融。也许爱得缠绵天都红眼,1923年5月7日,梁思成骑摩托带着弟弟梁思永上街,结果与汽车相撞,哥俩被送进医院。梁思永所受只是皮外伤,梁思成却落下残疾,左腿比右腿短了一小截。林徽因每天在医院服侍,照顾得无微不至。
后来有人说正是这惊天一撞,让林徽因对梁思成备生同情,才放弃了徐志摩,纯粹是低估了林徽因——以她的聪颖,会分不清爱情与同情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