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添加到主屏幕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sp; 所以,这个商业模式是行得通的。
前提就是要有人来买房。
那么问题来了,这个商业模式中,银行也是有收入的,银行赚225万两。
这是银行的收入,银行的支出就是除了银行的基本运营费,剩余的就是给老百姓的存钱利息了。
按照目前皇家银行的存款利息,银行肯定是赚钱的。
银行赚了钱,要怎么办?
一部分留给自己做运作,一部分上缴国库。
上缴国库之后,当然是投入民生建设和对外出口贸易,赚更多的钱来去拉动其他地方的发展。
等等,还没完。
买房的人找银行贷款,也要交利息。
那么接下来到底有没有人愿意买房?
6两每平,买100平的房子,600两,找银行贷款,总还款额度1000两,分30年还完,每年还33两,每个月还2.75两。
买不买得起?
以目前大明朝国民的收入,许多人都买不起。
但有一部分人肯定买得起。
甚至有不少人可以全款买。
只不过,普通老百姓买不起而已。
那么问题又来了。
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,只有有钱人买得起,这不是与张凡搞民生建设相悖了吗?
这里要搞清楚一个经济学规律。
任何一件新的商品问世之初,都是给小部分人用的。
为什么?
因为产能和技术水平决定的呀!
产能决定了商品的数量和边际成本,技术水平决定了商品的单价成本。
举个例子,就算你最开始亏本补贴将房子卖得非常便宜,绝大多数人都买得起,但还是只有少部分人能买。
因为新建的房子数量就这么多一点点。
所以这不是意识形态问题,是经济学问题,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。
当保守派们在哭天喊地、担心天崩地裂的时候,皇帝心里已经乐开了花。
新城新政算是往前踏出了稳定的一步。
这是要做城市化的一次小小尝试,这也是一种朝廷新的收入方式。
同时,这也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。
这里面是多方收益的,主要还早就了许多就业岗位。
不过,这种模式要控制好,要不然会有巨大的风险,出现泡沫。
好在张凡现在面临的局面相当于零基础,零基础就可以控制好节奏。
不急,新城新政的建设不能急,一急就容易出现疯狂建楼,却没人买得起的现象。
二月初二的一大早,内阁就召开了廷议,所有部院大臣全部参加了。
廷议的主题就是新城新政。
前段时间大家都不提出反对意见,是因为丫的根本不知道这个新城新政是这么玩的。
最主要的是,不知道银行会介入进来。
许多人都认为那些地是卖不出去的,因为太贵了,民间没有那个商人会那么蠢。
保守派们都做好了这一条新政被泼冷水的准备,也做好了好几套温和的方案来做局面的救火员,以此获得政治声望。
结果二月初一这一天,银行的突然出现,真是让所有人措手不及。
偏偏银行体系是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的,是内阁无法干涉的。
廷议开始了,口水仗也就开始了,大臣们一个个握着小拳头,朝李长庚和陈子龙喷口水,大有一副要上前干架的架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