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8章 庐江杂事 (1/2)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添加到主屏幕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陆逊?眼前这个质疑他的小男孩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陆逊,陆伯言!陆逊,本名陆议,字伯言,汉末吴郡吴县人。历史上三国时期着名政治家、军事家。曾为东吴的丞相,历任东吴的大都督、上大将军、丞相。东吴大帝孙权兄长桓王孙策之婿,世代为江东大族。
最有名的一战便是于公元222年率军与入侵东吴的刘备大军作战,以火攻大破刘备蜀军的“猇亭之战”,这一战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着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。不过,后来因为卷入立嗣之争,陆逊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,忧愤而死。
陆逊家世为江东大族,其祖父陆纤官至城门校尉,父亲陆骏,任九江都尉。陆逊十岁丧父,随其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,在其任所读书。陆逊是东吴继周瑜、鲁肃、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、功绩卓着的将领。他智勇兼备,武能安邦,文能治国,并且品质高尚。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。
陆逊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,其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。在讨伐山越暴乱时,他巧设疑兵,多建部队番号,乘夜进入山谷,到处鸣起军号鼓角之声,造成有干军万马的声势,从心理上瓦解了叛军。然后一鼓作气勇猛进击,终于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几万人的山越暴乱。
巧夺荆州一战,他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,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。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,全力对付曹。虽然此战小利而大害,但却使得东吴兵不血刃的轻取荆州。
夷陵之战时,陆逊则又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,采取了诱敌深入、疲敌师志的战略方针。刘备十万之众来势凶猛,陆逊则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和战略要地,把五、六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。待蜀军锐气顿减之时,陆逊巧用火攻大获胜利。从指挥艺术上说,作为一军之帅,陆逊的确是善于审时度势,做到了知己知彼,能准确捕捉战机,出奇制胜。
不仅如此,陆逊虽置身行伍,他还有一套治国安民的谋略。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,政绩明显,深受百姓拥戴。他从当地土地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,一方面开仓赈济贫民,一方面‘劝课农桑,鼓励生产’,‘百姓蒙赖’,称他为‘神君’。他还曾上书孙权,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,指出:‘峻法严刑,非常王之隆业,有罚无恕,非怀远之弘规’。他建议孙权要象西汉刘邦那样轻刑便民,用黄老之法治理国家,要尽量少动干戈,务以养本保民为要,只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,统一天下。这些主张说明陆逊并非只是一介武夫,而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和军事家。
就是如此大才,孙权却是将其生生死。吕蒙死后,陆逊成为抗拒魏、蜀二国的主要支柱。但孙权对陆逊的重用,主要在军事方面,始终没有交给陆逊真正的军政大权。最后孙权令陆逊代顾雍为丞相时,虽口头上说:‘有超世之功者,必应光大之宠,怀文武之才者,必荷社稷之重。’但事实是:孙权既不听从陆逊屡求保安太子、黜降鲁王之谏,又相继流放陆逊外甥顾谭、顾承、姚信,诛亲近陆逊的吾粲。孙权更‘累遣中使责让逊’,使逊‘愤恚致卒’。死了陆逊。
当然,孙权之所以死陆逊,决不只是因陆逊维护太子,主要症结在于孙权认为陆逊对他的统治已经构成了威胁。因为陆逊的家世实在是太过于显赫了,陆家乃江东世家大族,从祖陆康,庐江太守,陆康子陆绩,郁林太守,陆绩从子陆瑁,选曹尚书。陆逊族子陆凯,建武校尉,陆凯弟陆胤,交州刺史。陆绩外甥顾邵为丞相顾雍之子,任豫章太守。顾邵子顾谭为陆逊外甥,任左节度,加奉车都尉。顾谭弟顾承,奋威将军。陆逊外甥姚信,太常。可见陆逊家族姻亲之显赫!
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,就是在吕蒙死后,陆逊一直镇守武昌,声望至隆。吴国的权要,上至太子孙登,下至步骘、诸葛瑾、潘浚、朱据等将相都与陆逊相交甚好,所谓功高震主,这就为孙权所畏忌。尤其是到孙权统治的后期,魏、蜀、吴三国的疆域大致已确定,孙权对外攻虽不足,然守城则有余。这时候即便是没有陆逊,东吴亦可划江自保,无何重大危险。所以孙权只让陆逊做了几天丞相,就借立太子事,悄悄地死了他。
自古皇帝多猜忌,尤其是老年皇帝的猜忌心理要重得多,孙权也没能逃脱这个规律。他为了监视文武大臣,专门设置了两个官职:校事和察战。这使很多的大臣无辜受到陷害,但孙权却还大加重用这些校事官。孙权晚年的这些错误也大大地伤了大臣们的心,而陆逊便是其中伤害者之一。
“陆大人且宽心,他日后必定会名垂千古的!”尹铭望着坚毅俊俏的陆逊感慨的说道。
“但愿如君侯所言!”陆康亦是怜惜的拍了拍陆逊的小脑袋。
尹铭收回心神对陆康说道:“哦,对了,陆大人我这么早过来,是来给陆大人辞行的。”
“啊!”紧挨着陆康身后的陆瑶闻言心中一凉,失声惊呼。
“辞行?君侯要回襄阳了吗?”陆康亦是神色一紧。
“出来多日了,襄阳还有许多事情等着我去处理了。”尹铭说道。
陆康点了点头,说道:“也是,君侯刚刚拿下这么些郡县,时下的事情正多,是该早些回襄阳了。”
“嗯,再去给乔公辞行后就走。”尹铭说道。
陆瑶终于是忍不住开口说话了:“怎么急着走?”
“呵呵,不急不行啊,刘表苟延残喘于江陵,我可不想任其做大。”尹铭笑道。
“噢!”陆瑶垂首低应一声。
“呵呵,老朽就待庐江,早就想出去走走,现在君侯回襄阳,正好我也去逛逛,也去看看襄阳的那些老友。”陆康似乎看透了陆瑶的心思,突然笑道。
“可是,您这一走,庐江谁来管理?”尹铭惊疑道。
“我这一把老骨头了,回家养养老就好,庐江交给他们这些年轻人吧。”陆康呵呵一笑道。
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